主题: 仡佬族服饰

  • 论坛小编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5490
  • 回复:3
  • 发表于:2014/3/7 16:43:56
  • 来自:贵州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务川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仡佬族服饰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仡佬族男子服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仡佬族男服



据史书记载,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,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,袖背上绣鳞状花纹,下穿无褶长桶裙,整个裙子分为三段,中段用羊毛织成,染成红色,上、下两段多用麻织,一般有青、白色条纹,外罩青色无袖长袍,长袍前短后长,均绣有花纹,穿时从头上套下,脚穿钩尖鞋。男子多穿对襟衣,男女均以长帕包头。

仡佬族服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很大变异。从唐、宋到明代及清代初期,仡佬族服装以男女均着“筒裙”为其突出特征。筒裙在唐、宋时代又称“通裙”,用2幅横布“穿中而贯其首”,有的则用1幅布两端逢合而成。这种服饰无褶,夹层,前后幅当中两条直褊稍宽,褊间均镶有花纹。一般男子穿的“筒裙”较短,妇女穿的“筒裙”较长,而且花色繁多。同时仡佬族妇女还在长筒裙外罩长袍,这种长袍一般用长数尺的青布在其中剪开口子后,从头笼下,前短后长,无袖无褶。到了清代及民国初期,仡佬族男子穿“筒裙”已极少,大多穿无领对襟、斜襟长衫,长至膝下,袖大而短,常束腰带,劳动时撩衣前后一角扎于腰间。大约在三、四十年前,仡佬族服饰大多与邻近汉族或其他民族相同了。

贵州省务川仡佬族民间珍藏有男子外衣,系青色缎子制作,衣领周围和襟边均镶有约1寸宽的花边,脚褊、衩褊都嵌花边,布扣12颗。女子服装一般为短上衣,长筒裙,外罩长袍,脚穿钩尖鞋。女上衣一般短齐腰际,抄襟,袖背上绣缀着花边花纹。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仡佬族女子上衣当时还有“大镶滚”和“小镶滚”及“便服”之分。多为白色或翠绿色。“大镶滚”袖大而短,用其他颜色的布做外托肩,前襟边和脚褊都镶有约3寸宽的花边,称为“嵌牙子”或“筘天子”,领口和袖口处滚两三道重叠边,谓之大镶大滚,故名“大镶滚”,钉铜扣或珠扣。“小镶”与“大镶滚”略同,仅花边较窄,约1寸。“大镶滚”和“小镶滚”皆为礼服,多在庄重场合穿着。“便服”即无镶无滚,仅在前襟边绕一道“花便线”或“拐脚便线”,钉布纽扣。平坝县披袍仡佬族妇女着长衫,外披前短后花无袖之袍,外穿筒裙,内穿短裤。遵义地区仡佬族妇女穿大襟大袖衣,领、肩、袖均加花边。

近代以来,仡佬族服饰日趋与当地汉族或其他民族相似或相同。40年代仅在云南麻栗坡杨万一带的仡佬族,还保持着妇女穿筒裙的传统。如今仡佬族传统服装仅有少数仡佬族地区的老年人穿着。完整、成套的仡佬族传统服装,尤其是衣裙、披袍,已不多见。

仡佬族人善纺织、刺绣、蜡染,历史上因其服饰色彩款式不同而被称为“青仡佬”,“红仡佬”,“花仡佬”,“披袍仡佬”等。近代仡佬族的传统服饰也很有特色,女子穿无领大襟长袖衣,衣上满饰层次丰富、题材各异的菱形或长条形图案,手法为蜡染和彩绣。下着百褶裙、勾尖鞋、腰系小围腰,也是满饰绣染。男子穿青布对襟密绊上衣、束腰带、长裤、布鞋。男女皆以花帕包头。

仡佬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,长裤,白布或青布包头,穿元宝鞋或云勾鞋。妇女一般穿及腰短上衣,袖背上绣有鳞状花纹,下配无褶长筒裙。裙由三段组成,中间用土红色羊毛织成,上下两段是麻织条纹土布。外套圆领无袖、前短后长的贯头衣,头盘大发髻,用三条一丈多的布包之,后面露出六个头穗。

少女喜欢戴一端绣有红、黄、绿、紫等彩色花边的黑色头巾。以银首饰装饰,穿翘尖绣花鞋。也有穿石衽大襟短衣、长裤,衣袖宽短,襟及环肩以宽边装饰,裤较短,裤脚较窄。仡佬族妇女擅长于纺织,服装面料都是自织自染的细布,结实耐用,朴素大方。

有一部分仡佬族服饰衣长仅尺余,在上衣外再套袍一件。袍无领无袖,有如布袋,于袋底中部及左右各开一孔,穿时头及手从孔中伸出,前胸短、后背长,袍上缀海巴(贝)为饰物,下仍着五色羊毛桶裙。他们被称为“披袍仡佬”。“剪头仡佬”则有女孩额上间发剪短,仅留一寸长,作为未婚标志的习俗。“打牙仡佬”有在姑娘出嫁前将两枚门牙打掉的习俗。清末民初以来,因仡佬族人口急剧减少,居住区域迅速缩小,大部分呈点状分布,各地仡佬族内部联系削弱以致消失,在汉文化广泛影响下,大部分改从汉装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清代仡佬族老年妇女服饰



发型与佩带

早在唐宋时期,仡佬族男女大多是发挽椎髻,用一条红布束结垂于脑后。明清两代,仡佬族的发型有所变化,而且支系不同,其风格也不相同。打牙仡佬族男女均将头发剪短,长仅寸余,所以又被称为“剪发仡佬”。其他支系的仡佬族男子大多辫发,挽为髻,或绾于额或盘于顶,不留胡须。女子多盘发于顶,或插梳于发髻。民国以后,仡佬族男子发型与汉族趋同,但女子仍有盘髻的习惯。贵州遵义地区仡佬族髻上所插发梳为马鞍形,双髻挽圈垂于发际,用银丝、洋线扎花插于发髻两则。贵州务川仡佬族已婚妇女盘髻,束以“网子”,俗称“毛纂”,上插“前抓”、“后抓”、“过桥”、“横簪”。新娘头上挽用布或银做成的发卡,称为“勒子”。未婚姑娘扎独辫,习称“挞挞”,以彩色头绳束拖于脑后。

在佩戴装饰方面,早期仡佬族男子多以螺壳、虎豹、猿猴之毛及犬羊之皮作为装饰,女子一般用3寸长的细竹简斜穿于耳以为装饰。富有之家的女子则佩戴珠宝耳垂。以后仡佬族妇女大多喜戴银饰耳环,项挂银链。头包帕子如今仍是许多仡佬族妇女的喜好,尤喜包白帕子。贵州务川仡佬族妇女喜拴绣花围腰,走亲赶集,手握一尺见方的绣花手绢。如今在仡佬族地区,戒指、耳环、项链等饰物普遍为广大仡佬族妇女所喜爱。

 清代男多蓄长辫,辛亥革命后,渐剪长辫。女未婚梳独长辫,以彩色头绳束拖脑后或盘头上,称“级级”。已婚盘譬,称“毛纂”,柬发网(俗称网于),插银管,缠白布帕或青布帕。富者,女挽“勒子”,佩管花,坠耳环,戴戒指(俗称箍子)、手阈(俗称圈子);男戴缎帽(俗称瓜皮帽),老者戴风帽。建县前后,男多为光头,公务人员、学生中的 仡佬族有蓄“中山头”、戴“遮阳帽”。城镇青年女子去长辫梳“姊妹头”,以发夹发梳取代银饰。解放初,青年女子喜梳双长辞。进入肠年代后, 仡佬族农民戴手表者增多。发型变化频繁,城镇青年男烫“大包头”、“小包头”;女烫“波浪大、“信子式”、“卷云式”、“菊花式”。农村青年男多蓄“平头”,已婚女子多盘双辫,姑娘多扎双短辫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仡佬族传统绣花鞋(钩尖鞋)


    鞋袜 清末民初,贫者男多赤脚或穿草鞋,富者穿布鞋、市袜,雨天穿“钉鞋”(俗称鞋爪)。妇女缠小足,穿软底“内鞋”套“笼鞋”,再套“布草鞋”,鞋面绣花。建县前后,缠足恶习渐除。男穿草鞋、女穿布鞋为主,穿线袜者亦不多。60年代,城镇盛行穿胶鞋,农村多穿“皮草鞋”(以旧轮胎制作)。进入80年代后,不论城乡,穿胶鞋、皮鞋、塑料凉鞋和尼龙袜、丝光袜者比较普遍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仡佬族绣花女童鞋:鞋底为布纳千层底,鞋面为黑绒布,与鞋底交接处为紫色布,鞋沿带 ,作固定之用,鞋前端用彩线绣有对花,富有立体感,极受女孩喜爱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仡佬族童鞋:鞋底是白布千层底,结实耐穿;鞋面为红、黑相间绒布鞋面,有耳带扣,鞋头绣有花卉图案。鞋面由两部分拼接而成,鞋后部为印花绒布,鞋为圆头。



仡佬族的绣花鞋口沿和鞋头都有绣花,鞋头略上翘,花饰部分占鞋帮的三分之一,造型别致、图案美丽,色彩富有民间特色。
  
  • 爱上你了
  • 发表于:2014/3/7 17:43:31
  • 来自:贵州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还占了个第一哟!


文章好长但坚持看完了,受益匪浅!
来自手机版
(0)
(0)
  
  • 尘世客
  • 发表于:2016/6/8 0:08:46
  • 来自:贵州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(0)
(0)
  
  • 简单:)文~仨毛
  • 发表于:2016/7/12 11:22:40
  • 来自:贵州
  1. 3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路过
行摄于世间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
&